安徽鼓励探索钓鱼实名制,共筑长江十年禁渔坚固防线
为巩固提升禁捕退捕工作成果,进一步推进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出台重要意见,坚定不移地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钓鱼实名制管理,以期实现长江禁渔行稳致远的目标。
据了解,安徽省将加强联合执法监督,严厉打击组织化、团伙化、链条化等重大涉渔犯罪行为。同时,要求各地制定天然水域垂钓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可依法探索实名注册垂钓备案制度,以规范垂钓行为,保护水生生物资源。
在联合执法监管方面,安徽省将在省、市、县三级建立健全指挥顺畅、行动迅速、保障有力的联合执法机制,依法严厉查处“电毒炸”、“绝户网”等非法捕捞行为,以及收购、运输、加工、销售、利用非法捕捞渔获物及其制品等行为。此外,还将加强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水利、林业等部门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执法力量整合,形成水上打、岸上管、市场查的有力震慑。
针对垂钓活动的管理,安徽省特别提出,要防范涉渔风险隐患,由市人民政府牵头成立“三无”船舶联合认定小组,加大对在禁捕水域航行、停泊“三无”船舶(包括大马力快艇)的管控整治力度,依法查处涉渔行为。同时,全面清理禁捕水域非法网具,加强对禁用渔具制作销售环节的监管,依法取缔黑窝点、黑作坊。
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实施意见还强调,要加强重点物种保护,系统保护安徽境内长江江豚、中华鲟等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及代表性物种,推动野外自然种群就地保护,并提升相关保护区的管理水平。此外,还将科学开展增殖放流,逐步扩大珍稀濒危物种、区域性物种的增殖放流规模。
在推进钓鱼实名制方面,安徽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实名注册垂钓备案制度,发挥垂钓行业协会自治管理作用,引导休闲垂钓合法化、规范化开展。这一举措旨在防范违规垂钓行为,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同时也为垂钓爱好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的垂钓环境。
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三年多来已取得明显成效,水生生物恢复向好。安徽省政府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确保禁渔工作标准不降、要求不松、力度不减,为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