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天气预报不敢报40℃”质疑:测量标准与实际情况解析
近日,随着盛夏高温天气的持续,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不少关于“天气预报为何不敢报40℃”的质疑声。针对这一热点问题,官方气象部门进行了详细回应,解释了气温测量的标准环境、不同环境对温度的影响以及体感温度与气象预报之间的差异。
一、气温测量有标准环境
据官方介绍,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预报,是基于标准化场地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百叶箱必须设在草地上,离地面1.5米高,且周围没有高大建筑、树木等遮挡物,以尽量减少太阳直接辐射、风速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这种测量方式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是气象预报的基础。
二、不同环境的温度差异
公众常常感受到的实际温度与气象预报的气温存在偏差,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差异所致。在同一座城市内,受下垫面(如水泥路、柏油路)、周围建筑、车辆尾气排放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方的气温会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在阳光强烈照耀的夏季,水泥路、柏油路的路面温度常达到50℃以上,暴晒后的深色座椅甚至可达60℃以上。因此,大家测量的水温、地温、车温等,并不等同于气象部门预报的气温。
三、体感温度与气象预报的差异
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它除了与气温密切相关外,还受到地面热量辐射、风力大小、湿度大小以及个人穿着、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湿度较大、风力较小的环境下,即使气温不高,人体也会感觉闷热不适。因此,在同样的气温下,不同人的体感温度可能会有很大差异。为了更好地服务公众,气象部门正在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从气象角度适时开展体感温度预报,以提供更直观的参考。
四、高温预警与应对措施
针对近期持续的高温天气,多地气象部门已发布高温预警信号,提醒公众注意防范。以湖北省为例,武汉中心气象台于2024年7月24日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全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6~39℃,部分地区将超过40℃。对此,气象部门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暂停或取消户外大型活动和群众集会,并特别注意防火安全。
此外,随着台风“格美”的接近,预计从25日晚上至27日,湖北省大部地区将有降水发生,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前的高温天气,但同时也提醒公众注意防范局地强对流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天气预报并非“不敢报40℃”,而是基于严格的测量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预报。公众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应了解不同环境下的温度差异和体感温度的差异,以便更好地应对高温天气带来的挑战。参考:1.天气预报真的不敢报40℃吗?官方回应2.天气预报"不敢报40℃"?官方回应3.这么热,真的不敢报40℃?官方回应4.这么热,真的不敢报40℃?官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