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亚太、重庆啤酒等啤酒企业业绩承压,高端化转型与精益管理成突围关键
近年来,啤酒行业面临着消费分级趋势深化、原材料成本持续高企以及国际品牌本土化竞争加剧等多重压力。即便是头部啤酒企业,如百威亚太和重庆啤酒,其业绩表现也显得差强人意。在此背景下,高端化转型与精益管理成为啤酒企业破局的关键。
业绩承压,啤酒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据最新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百威亚太(1876.HK)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滑铁卢。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2.46亿美元,同比下滑7%;总销量848.1万千升,同比下降8.8%;经调整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Normalized EBITDA)为18.07亿美元,同比减少6.3%。其中,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疲软,全年销量下滑11.8%,第四季度更是同比下降18.9%,反映出其在华业务面临的结构性调整压力。
同样,重庆啤酒(600132.SH)也面临着业绩承压的困境。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46.45亿元,同比下降1.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15亿元,同比下降16.61%。这是公司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营收利润双降,也是近三年业绩增速连续放缓后的首次负增长。
高端化转型成增长亮点
在行业整体进入存量竞争的新阶段,高端化已成为啤酒行业为数不多的增长亮点。各头部酒企不约而同地将战略重心转向中高端产品线布局,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来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和市场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
百威亚太在财报中透露,其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化策略虽然面临挑战,但超高端产品如蓝妹、科罗娜和福佳等品牌正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重庆啤酒也在积极推进高端化战略,然而其高端产品(8元以上)销售收入85.92亿元,占总营收58.7%,却同比下滑2.97%,显示出消费降级趋势下公司高端化战略与市场实际需求的结构性错配。
相比之下,燕京啤酒(000729.SZ)和珠江啤酒(002461.SZ)则双双获益于旗下高端产品,表现相对亮眼。珠江啤酒去年净利润增幅近30%;燕京啤酒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5.1%~70.6%。啤酒行业专家方刚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燕京啤酒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在产品结构优化和渠道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享受到了行业红利期。”
精益管理成利润支柱
除高端化布局外,渠道效率提升与成本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啤酒企业利润的关键支柱。青岛啤酒(600600.SH)的实践颇具代表性。根据其ESG报告,青岛啤酒在2024年推进干线智能驾驶,实现运行频次同比增长117%,平均油耗降低2L/百公里,累计行驶2.5万公里。此外,青岛啤酒还在包装环节实施多维度减碳措施,如将500mL白啤瓶减重75g、推广20%~40%再生铝易拉罐等,有效降低了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
重庆啤酒也在努力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尽管其2024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有所下降,但财务费用的大幅变动和研发费用的下降仍需引起关注。公司表示,未来将在优化成本控制、提升产品竞争力、应对市场竞争及法律诉讼等方面持续努力。
未来展望:平衡规模与利润
展望未来,啤酒企业需要更加精准地把握市场脉动,平衡规模与利润。在高端化转型方面,企业需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在精益管理方面,则需要不断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据测算,通过持续优化,头部企业仍可挖掘成本改善空间,这将成为存量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啤酒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高端化转型与精益管理将成为啤酒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