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为什么事情不要拖着不做?
日常工作中,可能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遇到麻烦的事情,比较棘手的事情,总喜欢拖着不去做,总是等着最后的deadline,但实际上,这样做,有一个隐患,就是容易导致内耗,从而产生焦虑。因为心里装着1,2,3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总是会惦记着这个事情,无形中就增大了压力,当事情一直得不到解决的时候,就会一直被这件事吊着,从而导致失眠,多梦,甚至身体也会出现症状,比如上火,口腔溃疡等等。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不能一直拖着,却依然这样做呢?那是我们的完美主义在作怪,觉得这个事情,不允许自己做不好。不允许自己做的方案,提的建议不被接纳。于是总是想找一个完美的方案,完美的报告,呈现给别人,从而在别人那里留下一个完美的形象。我有的时候就是这样,总希望找个完美的时间找到一个完美的方案,所以一拖再拖。但慢慢地我发现问题拖到最后,很多事情堆在一起,自己开始焦虑不安,于是我找到了一个应对这种情况的方法:那就是无论什么事情都先开始,弄出个大概方案,然后再去优化。
第一次往往是做的不成熟,就好比刚写出来的文章一样,肯定漏洞百出,但是先出来一版初稿。出来了框架以后,剩下的就是修改和完善,压力自然就小了很多。有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好的方案,但是我们可以先找出集中解决问题的可能。然后不断的去论证。总会在我们提出的方案当中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方案。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事情涉及到不是方案问题,而是一件事情,需要协调很多人很多部门,而且是推进起来很难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也会去拖着不去做。
因为知道相关方不太好沟通,不太会同意自己的建议等等。又或者这个要打交道的人,本身就不是个好沟通的人,我们就会从内心抵触,然后选择拖着这个事情。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明白,如果我们绕不过去,我们最好就先开始,任何事情只有沟通才能解决,先让自己内耗,先让自己觉得对方不会同意的假设,其实都是自己的内心戏,都是自己给自己带来的负面情绪。秉承着“不害怕”“不要脸”的原则, 我们可以先试着沟通一下,只有开始推进了, 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反馈以及对方关注的点在哪里,毕竟沟通协调就是一个相互妥协的过程。当一件事最终尘埃落定, 我们回头看时,可能会发现,好像某些人也不是不可理喻,也是能够沟通的,当然也有可能真的沟通不顺畅,但至少我们找到了冲突的点在哪里,为下次谈确定好了方向。我们总会在问题和方案之间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接受的方案。最终推进工作往前走。其实工作中,存在很多这种情况, 但如果我们发现事情迟早必须要解决,拖着会让自己难受的时候,还是在想好了方案之后,先让事情动起来。不要只停留在想的层面。只有实践才是发生在现实中的事情。才有机会把事情做完,做好。不要让一件闹心的事情缠绕自己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