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阳节:传承敬老文化,共享金秋盛宴
2024年的重阳节是10月11日,星期五,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并非法定节假日。
一、节日起源与意义
重阳节,又称“双九节”、“晒秋节”、“踏秋节”等,源自古代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中最大的一个,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二、传统习俗
登高: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由于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人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
赏秋: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
吃重阳糕:也叫食蓬饵,即糕。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而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象征着用吃糕来代替登高。
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佩茱萸:茱萸是一种茴香料植物,香味浓,有驱寒、止痛、驱虫等成效。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天插茱萸可辟邪求吉,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带在身上或插于发髻。
归宁:旧时,重阳节也叫“女儿节”,即凡有出嫁女儿的人家,都备名酒、糕点,在九月初九天明时迎接女儿回娘家,称之为“归宁”。
三、现代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活动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创新。除了传统的习俗活动外,现代社会还涌现出了一系列与重阳节相关的现代活动,如:
敬老活动:重阳节被正式定名为“中国老人节”、“敬老节”,各地会组织各种敬老活动,如慰问孤寡老人、举办敬老宴等,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书法展览、文艺演出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24年的重阳节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和现代人文关怀的节日。无论是传统的习俗活动还是现代的庆祝方式,都体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家庭和睦以及社会和谐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