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功的三大要素:产品、模式、团队!

栏目:生活百科 作者:匿名 时间:2024-09-25 09:12:54


今天偶然看到那个“品”字,萌生一个问题,如果叫一个创业者去往那“品”字里的三个“口”各填一项内容,大家会怎么填?作为近几年致力于创业研究的我,很快速地想到了产品、模式、团队这三项,而且想了好久,觉得再难找到能取代这三项中的任何一项的,为此笔者才敢负责任地说:是这三要素成就了创业的终极目标:品牌!

Screenshot_2024-09-25-09-09-47-746_com.tencent.mm-edit.jpg


也为此有了想把这个想法写下来的冲动。


你会提醒我,商业上不是讲“人、货、场”吗?这三字填进去不是更贴切?笔者认同“人”(就是团队嘛)和“货”(就是产品嘛)进这“前三”,但作为实现或完成交易的渠道与场景的“场”,对创业者们来说,比它重要的事项要多得多。何况“人、货、场”仅是就商业理论而言,它更侧重于“商业闭环”的完整性。但对创业理论来说,“品”字三个“口”里该填的,应该是支撑创业成功的三大支柱!


你可能还会说,“营销”也很重要啊!我当然也高度认同营销的重要性,但它不是就包含在我说的“模式”里面了吗?你可能还会说什么战略、管理、监控、协调……它们都不过是“模式”中的某一个方面甚至一小方面,就更加“配不上”了!


就是啊!从创业的底层逻辑看,“产品”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模式”解决了“怎么做”的问题,“团队”则解决了“谁去做”的问题,这三要素就是创业底层逻辑的最简单闭环!


产品是核心


创业也好,商业也罢,都要围绕“产品”展开,无论是有形的商品、无形的服务还是数据信息,只要作为“交易的标的”存在,它就是这里所说的“产品”。在创业路上,产品始终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所有商业活动和创业行动的基础所在。关于产品,笔者以为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做什么产品?首先,明确“做什么产品”是创业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它涉及到产品定位与产品结构两个方面。产品定位要求创业者深入洞察市场,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精准定位产品,比如特斯拉做电动汽车、阿里做电商平台、携程做旅游服务平台等。产品结构说明你在“定位”之后,要生产哪些产品与服务,或开展哪些业务,如华为手机,有面向高端客户的三折屏,有面向中端客户的Mate系列和P系列,还有面向中低端市场nova、畅享等系列产品。小米的产品线也是如此。


二是做成什么产品?对有形产品来说,这涉及到产品的的工艺、设计、品质等方面,对作为无形产品的服务、数据来说,也会涉及到相关技术、流程、便捷度、流畅性等多个方面。但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必须以“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价值需求”为前提,有的可能重在功能价值,如柴米油盐酱醋,有的可能重在情绪价值,如影视作品、艺术品等。产品也好,服务也罢,创业者必然要将“品质”做到极致。如苹果iPhone的成功,离不开对工艺、设计、技术等方面的极致追求;华为和小米的手机,也是一代一代不断调试,极尽其“当下技术之极致”,才有M60超50、P70超60等的不断进步。


三是产品结构如何优化?随着市场环境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产品结构也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这包括淘汰过时产品、增加新品类等。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企业可以保持市场竞争力,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比亚迪不再生产燃油车,苹果公司放弃研发电动车,做的是“减法”;阿里并购影视公司开辟健康产业、小米和华为进军电动车领域,做的是“加法”,都是调整产品结构的重大决策。对一位普通餐饮店的老板来说,放弃人家长期不点的菜品,根据顾客建议研发几道新菜,或再配些点心外带,就是对产品结构的优化。



模式是灵魂


任何创业活动,都会面临一个商业模式的选择,也就是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商业模式是创业的灵魂,它决定了企业如何盈利、如何创造价值。而结合创业活动的全流程,自然会涉及到融资模式、生产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扩张模式......为此,对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就自然会面临下列两个问题:


一是选用什么模式?农民都知道砍柴用柴刀割稻用镰刀,说明成功的商业模式首先要具有“适配性”,必须能够高效地解决市场的某个痛点,提升效率或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比如滴滴出行通过共享模式,将闲置的私家车资源有效整合,解决了城市出行难的问题;携程通过平台模式,将社会上的各大宾馆旅社、航运交通、景点景区资源集聚起来,提供了出行订房订票订车等极大的便捷;瑞幸咖啡通过复制连锁模式,建立标准化经营的“千城万店”,成为该领域的一大霸主。所以选用模式十分重要。




二是好模式从哪里来?虽然上段文字中对模式用了“选用”二字,但现实中模式不都是现成的,别人的模式你照搬过来也不定管用。为此,我们还要着力去“探寻”自己的商业模式,其灵感往往来源于对市场的深刻洞察和对现有模式的创新,来源于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与测试。亚马逊从最初的在线书店起步,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一站式购物”模式和强大的物流体系;小米的智能家居也是从笔记本、充电宝等开始,延伸到小台灯、电风扇、电饭煲、电视机......而且摸索出一套强大的小米供应链体系。


三是模式如何优化?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商业模式也需要随之灵活调整和优化。瑞幸面对传统咖啡市场的激烈竞争,采取了“新零售+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通过线上点单、自提/外卖配送的方式,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你估计也去吃过台湾某知名餐饮品牌吧,印象最深的就是六只迷你小笼包88元,当年因为“菜品确实精致、味道确实不错”而开了不少连锁店,但去年以来关店无数,你可以说是大形势不好,但是我以为商业模式的僵化更是重要原因。当下不少企业的衰败大多逃不过模式僵化的原因。



团队是关键


“人”是创业中最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放大版就是“团队”,它解决的是创业中“谁来干”的问题。可以说,离开了“团队”,创业无从“始”,也无所“终”,为此当然就是无所“成”了。关于团队建设,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要什么样的团队?一个优秀的创业团队应该具备多元化的背景和专业技能。这包括市场营销、产品研发、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人才。字节跳动张一鸣从创业之初就致力于组建一支多元化、高素质的团队,这使得公司能够在短视频、新闻资讯等多个领域迅速崛起;小米的雷军在小米创业之初,就“拿出80%的时间找人”,前100号员工都亲自招聘,最多的面谈二十多次,那可都是相关行业的能人精英啊;华为更不用说,任正非挂在嘴上最自豪的就是他那几万名科学家团队。当然,团队建设除了“技能”之外,还要注意年龄、性别、学历、专业、行业经历等多维度的科学搭配。


二是团队该怎么建设?笔者以为,团队建设的核心在于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让每一位成员都能感受到归属感和成就感。听说过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吧?它就是阿里的六条价值观,不仅指导着阿里人的行为准则,还成为了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法宝。同时,良好的沟通是团队高效运作的重要条件,一个优秀的团队应该具备开放透明的沟通机制,鼓励成员之间坦诚交流、相互支持、集思广益,共同寻找解决方案。此外,科学的制度与机制更能发挥出团队的巨大战斗力,比如科学的用人机制、适度的绩效考核、用心的人才培养等。华为的巨大成功背后是众人研究的华为工作法、华为管理法。反过来我对多年前台湾某康的大陆企业员工连连跳楼记忆犹新,命都没了,还跟你创什么业?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企业就如同航行于大海中的航船,“船体”就是产品,“导航图”则是商业模式,而“船员”便是团队。航行的成功既需坚固的船体以抵御风浪,也需精准的导航图以指引方向,更离不开一群默契配合、勇往直前的船员团队。


为此,产品、模式与团队是创业成功“当之无愧”的三大支柱。一个优秀的产品能够吸引用户、占领市场;一个创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创造价值、实现盈利;而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则是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创业者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做到极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走向辉煌。

版权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阅读:69次

我要留言

  

分类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