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公布15项“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正式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近日,四川省医疗保障局正式公布了包括互联网复诊、远程会诊、远程门诊及远程起搏器监测在内的15项“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并明确将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升四川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根据省医保局发布的通知,此次公布的15项“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历经了数据收集、资料审查、上报审核、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核及集体审议等严格程序,最终由试行转为正式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这些项目包括互联网复诊1项、远程会诊9项、远程门诊4项以及远程起搏器监测1项,自8月26日起正式实施,有效期为5年。
在价格设置上,四川省充分考虑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和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力。例如,“互联网复诊”服务由具有3年以上独立临床工作经验的医师提供,不区分医务人员级别,价格标准按三甲、三乙、二甲、二乙医院等级分别以30元/次、26元/次、22元/次、18元/次(新增二乙以下公立医疗机构价格为3元/次)付费。远程会诊则根据会诊的学科数量和医院等级设定了不同的价格上限,确保费用合理且透明。
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布的15项“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为全省公立医疗机构执行标准。患者接受相关服务时,需按照服务受邀方执行的项目价格付费。若服务涉及邀请方、受邀方及技术支持方等多个主体,各方需自行协商确定分配关系。同时,公立医疗机构需以患者知情同意为前提,严格执行价格公示和明码标价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此次“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公布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明确,不仅有助于推动四川省医疗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将进一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满意度。未来,随着更多“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的推出和实施,四川省的医疗服务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