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秋,告别“防腐剂月饼”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月饼再次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节日美食。然而,今年的中秋,对于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而言,却将是它在月饼中最后一次亮相的舞台。根据最新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24),从2025年2月8日起,脱氢乙酸钠将全面禁止用于月饼等焙烤食品中,标志着“防腐剂月饼”将成为历史。
脱氢乙酸钠,作为月饼等面食类产品中广泛使用的防腐剂,曾因其良好的防腐效果而受到青睐。它能够有效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然而,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脱氢乙酸钠的潜在危害逐渐受到关注。长期摄入脱氢乙酸钠可能对人体的肝、肾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甚至引发体重减轻、呼吸困难等问题。因此,国家决定将其从月饼等食品中彻底禁用。
回顾近年来月饼市场的抽检数据,尽管整体合格率高达99.06%,但仍有部分月饼因菌落总数超标、酸价不合格、脱氢乙酸钠等防腐剂超标等问题而被判定为不合格。这些不合格因素不仅影响月饼的品质和口感,更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禁用脱氢乙酸钠等防腐剂,是提升月饼安全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举措。
对于月饼生产商而言,这一变革意味着需要寻找新的防腐手段。未来,他们可能会更多地采用天然防腐成分,如蜂蜜、茶多酚等,以替代传统的化学防腐剂。这些天然防腐成分不仅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还能保留食品的传统风味和营养成分,更符合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也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消息。明年中秋,当我们再次品尝月饼时,将不再担心其中是否含有有害的防腐剂。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更加关注食品标签上的信息,选择添加剂少、新鲜制作的食品,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明年中秋将是“防腐剂月饼”的告别时刻。这一变革不仅体现了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消费者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饮食新时代,让手中的月饼更加安全、更加美味。